行业新闻

二级分类:

板式换热器的创新技术

 

  板式换热器弹性密封垫的软化与压力和温度有关,当密封垫失去弹性后,换热器会出现滴漏。

  在垫片式板式换热器中,为了解决因密封垫老化而引起的滴漏现象,允许对换热器进行密封性能调节,即再次拧紧组合板式换热器的螺栓,调节各个换热器之间的弹性密封垫的压紧力,解决滴漏问题。

  在有这种功能的换热器的铭牌上,一般都给出了允许最大夹紧值和最小夹紧值。对于新的换热器片组,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夹紧值进行连接固定。视每组换热器片的数量多少,可以一次或者多次调整换热器的拧紧力,每次拧紧时,可以将螺母拧进去3mm,并在拧紧过程中始终注意调节片的应力情况,而且,只允许对无工作压力的换热器,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拧紧力的调整,防止滴漏。 对于在铭牌中没有给出应力调节范围的板式换热器,一般在零件图中给出了夹紧数值,在拧紧这类板式换热器时,拧紧力矩无论如何不应低于图纸规定的数值,因为它与板式换热器的组装质量、组装变形有关。在拧紧力矩达到规定数值的要求时,则可有计划地对弹性密封垫进行更换。对于在重要的生产设备中和腐蚀介质中使用的板式换热器,建议有一套备用的密封件。仓库温度18℃时,在透明塑料包装中,板式换热器的密封件可保存3年左右。

  密封件的固定: 原则上,密封件的固定分为粘接固定和非粘接固定两大类。密封垫的形状应与板式换热器密封处的形状保持一致。必须指出的是粘接式的固定方法不对密封功能产生任何作用。

  (1)传热系数高

  板式换热器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,构成复杂流道,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,能在较低的雷诺效(~般Re=50~200)下产生紊流,所以传热系数高,一般认为是壳管式的3~5倍。

  (2)对数平均温差大,末端温差小

  在壳管式换热器中,两种流体分别在壳程和管程内流动,总体上是错流流动,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,其修正系数通常在0.95左右。

  此外,冷、热液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.无旁流,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,对水一水换热可低于1℃,而壳管式换热器一般为5℃。

  (3)占地面积小

 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,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壳管式的2—5倍,也不象壳管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柬的检修场地,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,扳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壳管式换热器的1/5—1/10。

  (4)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

  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片,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;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,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,适应新的换热工况,而壳管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减。

  (5)重量轻

 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.4~0.8mm,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厚度为2.0--2.5mm,壳管式的壳体比扳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,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壳管式重量的1/5左右。

  (6)价格低

  采用相同材料,在相同换热面积下.板式换热器价格比壳管式约低40% ~60%。

  (7)制作方便

 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,标准化程度高,并可大批生产,壳管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。

  (8)容易清洗

  框架式板式换热器只要松动压紧螺挂,即可板开板柬,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,在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的场合使用十分方便。

  (9)热损失小

  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,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,不需要保温措施。而壳管式换热器热损失大,则必需保温。

  (10)容量较小

  是壳管式换热器的10% ~20%。

  (11)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

  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,传热面上有凹凸,因此比传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。

  (12)不易结垢

  由于内部水流湍急,不易结垢,其结垢系数仅为管式换热器的1/3~1/10。

  (13)板式换热器采用密封垫密封

  工作压力一般不宜超过2.5MPa,介质温度应低于250~C以下,否则有可能泄漏。

  (14)板片间间距

  由于板片间通道很窄,一般只有2—5mm,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,容易堵塞。

上一条:无塔供水阀门的发展趋势 下一条:高楼供水设备供水管材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