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二级分类:

换热器的传热速率和强度的计算

  换热器的强度和传热速率的计算

  1 用波纹管制造热网换热器的依据

  1.1 流体在管子内外的流动状态对两侧流体之间传热的影响

  1.1.1 流体在管子内的流动型态

  通常当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可分为层流、湍流和过渡流三种流动状态。每种流动状态都会在靠近管壁处形成边界层(边界层又分为层流、湍流、过渡流三种流动状态)。这是因为流体具有粘滞性、润湿性的结果,即使是湍流边界层,在靠近管壁面仍存在一极薄的滞流内层,此层内流体的流动仍为层流。

  1.1.2 流体在换热器管间的流动状况

  通常采用的列管式换热器都带有折流挡板,流体在管间流动时,流向和流速均不断变化,因而在Re(雷诺准数)>100时即可能(推荐:太阳能)达到湍流,所以一般按湍流考虑。

  1.1.3 无相变的流体在管子内外的传热情况

  在管两侧紧贴壁面的滞流内层中,沿壁面的法线方向上没有对流传热,该方向上热量的传递仅为流体的热传导。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较低,使滞流内层中的导热热阻就很大。假设管壁两侧的流体为湍流流动,在管壁两侧的湍流主体中,因流体质点剧烈混合并充满旋涡,所以湍流主体中的温度差(温度梯度)极小,各处温度基本相同。在湍流主体和滞流内层之间的缓冲层中,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均起作用,在该层内温度发生缓慢的变化。如图1所示。若管壁两侧的流体为层流流动,则在层流主体中,沿壁面的法线方向上的热量传递只是流体的热传导,详情可参考滞流内层中的传热情况。从以上分析可知,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滞流内层中,因此减薄滞流内层的厚度是强化对流传热的重要途径。

  1.1.4 波纹管内外两侧流体(外侧的流体有相变)之间的传热分析。

  在波纹管内侧,当流体由缩径处进入扩径处时会发生边界层分离现象,此时在扩径处产生流体空白区,一部分流体会倒流回来填充空白区,这样在扩径腔内产生流向相反的两种流体,即而形成旋涡,如图2所示。由于旋涡的存在,加剧了流体质点之间的碰撞,极大地破坏了边界层和滞流内层,使其厚度减薄,减少了滞流内层的热阻,同时减轻了污垢在管内壁的沉积,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内侧的对流传热系数。

  在波纹管外侧,由于波纹管表面的凸起和凹陷改变了冷凝液膜的薄厚分布,如图3所示。在扩径处外部液膜厚度极薄,此处对流传热系数远远大于光滑管外部凝结时的对流传热系数,在缩径处外部液膜厚度较厚,该处对流传热系数较光滑管外部凝结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略小一些,不过总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比光滑管大得多。

  文章均来源网络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即刻删除!


上一条:管壳换热器损坏的详细分析 下一条:板式换热器的质量要求 返回列表